宫长为首讲“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

2025年3月18日,洙泗讲坛2025年第1期暨“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第一讲在孔子书院南楼208举办。

著名学者鲍鹏山莅临“孔氏南宗家庙孔子文化大讲堂”开讲“孔子的意义”

3月17日,春风和煦,著名学者鲍鹏山携夫人及众弟子到访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在“孔氏南宗家庙孔子文化大讲堂”开讲“孔子的意义”,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盛宴。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简称“孔传会”)副会长孔令立,率领管委会团队于家庙正门热情迎接鲍鹏山夫妇一行。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赴江西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近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孔子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简称:孔传会)在会长孔众、副会长孔令立的带领下,前往江西省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文化交流活动。

【孙霄】儒家生态智慧对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跨文化影响

19世纪30—60年代的美国文艺复兴时期是美国民族文化建立的重要时期,这场文艺运动中的作家们关注到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自然危机与人的精神危机,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儒家生态智慧,积极建构美利坚民族的新文化。

纪念唐文治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001号通知)

2025年,我们以崇敬的心情迎来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工科教育先驱、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诞辰160周年。

南儒之春 ——记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一期暨乙巳春季岭南儒门会讲

聖元二五七六年二月初九、十日,西历2025年3月9日、10日,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一期在何陋轩(华南农业大学)启动,于里仁学园(黄埔古村)讲习,同时成功举办乙巳春季岭南儒门会讲,来自广州、佛山、韶关、潮汕、澳门各地儒家学者与各界传统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纵论经史,研习礼乐,切磋义理,其乐泄泄。

【罗冠男】古代司法实践中的“恤刑”理念

在古代,刑罚发挥着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据《尚书·康诰》记载,周公旦曾告诫康叔封应当合理运用刑罚来治理国家:“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李裴】由“不敢康”想起

“不敢康”,出自《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众口传诵,白纸黑字记载,已有两三千年历史。这简单的三个字,时间并未将其湮灭,而是在历史长河的风浪惊涛中愈发厚实耀眼。放在当今时代,对现在社会的人,其内涵的警策力量也是深重而强大的。这是一种“要求”,更是一种“自觉”,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营养和良药。

【林鹄】谈孝

想到传统父子关系,脑海中总会浮现这样一幅场景:阴森的老宅,儿子跪在院子的硬砖地上,滂沱大雨,噼里啪啦打着他的头和身子,膝盖和小腿泡在水洼中……这种印象,源自激烈反传统的“五四”。

张凯 著《“义与制不相遗”:蒙文通与近代学界》出版

本书以蒙文通学术与行事为线索,呈现晚清民国学界由“今古”至“经史”,再转入“汉宋”的渊源脉络。

王勇、葛继勇主编《东亚文献学(第一辑)》出版

《东亚文献学》系亚洲文明研究院、郑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高水平专业学术集刊,致力于超越“国籍”界限,以更宏大的视野看待东亚文献学之意涵,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进东亚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三国魏·何晏集解 、 唐·陆德明释文《元本论语集解》(《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之一种···

《论语》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凡二十篇。三国魏何晏所做《论语集解》盛行于世,集解行而汉魏诸家注本皆废。

【张涛】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环保思想

在中国古代,受天人和谐思想影响,四时之禁逐渐成为人们普遍接纳并积极遵循的实践准则,即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安排生产,确保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机协调。

【乔凯丽 王克喜】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逻辑的特质

为何老子能以“水”喻道?《论语》可借“松柏”言志?这种“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污隆,名之至也”(《墨辩注序》)的思维,曾被西方学者视为“非逻辑的隐喻”,但法国华裔汉学家刘家槐(Liou Kia-hway)提出,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渗透性归纳——一种融合直觉体悟与伦理诉求的推理范式。重新厘清这一范式的逻辑特质,不仅能为“中国古代逻辑···

【吴仰湘】中国经学基本问题辨正

晚清以来,相继涌现出各种经学通史、断代经学史或专经史,以及纷繁多样的经学通论、群经概论。这些著述大多对“经”“经书”“经学”下过定义,并基于对“经”字的训解、对经书和经学的认定,来评析五经、四书、十三经的性质、内容,叙述经学的形成、演变,由此构建起对中国经学的整体认知和基本评价

【陈海霞】魏晋注体的辞章化

对经典进行时代解读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故历代典籍注释颇能反映当时的学术范式。魏晋以降,学风丕变,注书体制也随之变改,朱熹、刘师培都曾论及魏晋与两汉注书之异。魏晋注体之新变可概括为注体的辞章化,具体表现为注文的骈俪藻饰、注可离经独立表意、注文常解散论体借注立论。

【杨光亮】江西书院文化 ——千年文脉的精神传承

九州文枢,书院为钥;千年文脉,钟灵毓秀。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之美誉,书院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绵延千年。

钟灵讲坛:中国南宋史上的双雄之辩 ——鹅湖之会朱陆异同对书院教育的影响

“轻暖轻寒时节,微雨微晴花朝。”3月14日下午2点30分,上饶市信江书院博物馆“钟灵讲坛”在书院大堂开讲。

【胡栋材】气论哲学:在比较对话中进行思想创造

“气”是中国哲学和中华文明的核心范畴之一,气论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和生活世界。中国哲学某种意义上就是气的哲学。

【韩书安】“近三百年”:文明互鉴视域中的时间单元

清末民初以来,伴随着中西文明的交流,产生了不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语汇。其中,既有从西方或经由日本转译的外来词语,也有基于本土语言改造而赋予新义的概念。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