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连续性

文明如江河,从一线清溪渐成澎湃巨浪,时而静水流深、波澜不惊,时而奔腾浩荡、沛然莫御,终汇聚为承载世代人类智慧的生命之流。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其中“连续性”居于首位,“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柯小刚】自视缺然与日新工夫:《庄子·德充符》与《论语·学而》的开篇

与《人间世》相同,《德充符》的开篇也是孔子与学生对话的寓言。不过,在这里,孔子教导学生的内容却只是为了说明另一个老师如何值得学习,以至于他自己都想成为那个老师的学生。《人间世》开篇一连三个寓言都是如何应对处世之难的故事,而《德充符》开篇一连五个形残之人的故事却都在表明内外之符、人我之合是何等轻松容易。

【胡秀荣】东洲书院:从红色书院到红色学府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省又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在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中,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重商、敢为人先的文化特征。岭南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得益于岭南地区书院文化的发展与繁盛。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岭南地区书院占有重要位置。

【姜喜任】周敦颐《通书》的思想价值

周敦颐这个名字之所以会被大家记住,首先是因为他的名篇《爱莲说》。实际上,周敦颐不仅是《爱莲说》的作者,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位居“北宋五子”之首,世称濂溪先生。

以“心意:当代儒学之思与文明对话”为主题,“青年学术沙龙暨稽古工作坊”在北京召开

道德、伦理、文明与教化之间有何关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近日,在“青年学术沙龙暨稽古工作坊”上,与会嘉宾们以“心意:当代儒学之思与文明对话”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王泽应】中华文明之道德观的价值内核与德性基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程志华】徐遵明与北朝经学

徐遵明(475—529年),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北魏经学家。《魏书·儒林列传》和《北史·儒林列传》均专置《徐遵明传》。另外,这两部史书和《北齐书》《周书》当中的《李业兴传》《李铉传》《马敬德传》《熊安生传》《乐逊传》亦均提及徐遵明相关事迹。如,《魏书·李业兴传》记载:“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

【高中华】关于《鸱鸮》作者问题的一条材料考辨

《诗经·豳风·鸱鸮》本周公旦所作,为《诗经》中少数有确定作者的篇目之一,见于《尚书·金縢》。《金縢》述武王卒后,管蔡流言,周公平乱,而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毛诗序》据此言:“《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关于《金縢》所载,古人争议者,在《鸱鸮》诗的具体···

【李春青】在道学与文学之间 ——朱熹的《诗经》解读之特点

中国学术史上“汉学”与“宋学”的分野,主要是在解读儒家经典的方法上。“汉学”主要是指汉唐经学的方法,以章句训诂为主;宋学则主要是指道学的方法,以阐发义理为主。而具体到《诗经》的解读,宋学虽然依然是以阐发义理为主,但由于受到六朝以来越来越兴盛的文人趣味和诗文评的影响,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说诗、解诗方法,体现了一种经学···

【刘敏】由《礼记·学记》引发的教育反思

《学记》出自儒家经典“三礼”之一《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全篇总计字数仅1229字,文字简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发人深省,是《礼记》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学记》大约创作于战国末期至汉初期间,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学记》可能出自孟子弟子乐正克,又有人认为《学记》为子夏后学汉经师家董仲舒所作。尽管观点不一,···

山东大学举办易学与宋明理学研讨会

6月10—11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周易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易学与宋明理学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翟奎凤教授主持。

曹景年 著《中国儒学通志·先秦卷·纪事卷》出版

本书是《先秦儒学通志》的纪事部分,选取先秦儒学史上的重要、重大事件,详细论述其始末源流,勾勒了先秦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全书把先秦儒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孔子时代。论述孔子之前与儒学发生、发源有关的重要事件,如周公制礼作乐、鲁国的礼乐传统、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等,以及儒家学者集中关注、频繁讨论的人物和事件···

乐爱国 著《朱熹〈论语〉诠释学研究》出版

面对当今《论语》诠释中所存在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本书选取《论语》中最能体现其根本思想且历代有着不同诠释又为当今学者最为关注的重要概念和论题,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诠释与汉魏诸儒的异同,以及清儒的诠释与朱熹的分歧与相通,不仅对当今各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作出梳理,而且对其相···

【田鹏颖】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认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第十届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举行

2023年6月10日,由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专业委员会、黄山埃弗特网球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孔子思想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歙县埃弗特网球培训中心举行。

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大家谈”之“诚信文化的当代意义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6月10日,“儒学大家谈”之“诚信文化的当代意义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会议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儒联)、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先锋教育承办。国际儒联副秘书长、顾问联络委员会主任蓝素红,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徐东彬,河南省先锋国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侯超出席活动并致辞。国际儒联理事、郑州大学历···

【杨勇 李鲜】唐君毅道德哲学中的情感问题——情感何以先天而后天

感通、性情、私情组成了情感的整体内容,是辅成其本心之性善论的支撑和路径,是解决情感先天而又后天之张力的途径。感通揭示了心灵能力的直觉、情感与理性之多层交集;性情阐发了心、性、情三者先天善性的同位构建;私情的善恶转化,呈现出情感由后天通向先天的辩证关联。

【张健】重探汉代经学中的赋比兴说

考察赋比兴所自出的“六诗”“六义”说在汉代经学中的出现与诠释过程,可知赋比兴作为一组关联范畴出现在经学论述中始于东汉时代,但直至汉末并未作为观念架构应用到《诗经》的诠释。真正影响汉代的是《论语》“诗可以兴”的观念,《毛传》之以兴说《诗》及王逸《楚辞章句》的以兴解《骚》都属于此一传统,这也是《毛传》及王逸“独标兴体”的···

【倪培民】对孟子理论的功夫解读

孟子关于功夫的理论并非只是其哲学的一个部分,而是其哲学的整体取向。理解这一事实可以释疑《孟子》文本中令人费解的所谓逻辑谬误,使孟子的思想得到更加连贯、可信和睿智的解读。孟子理论所代表的儒家伦理应该被称为“功夫伦理”。

【向以鲜】从心与理到旧山河——南宋的两次鹅湖之辩

普尼克斯山,一个允许争辩的地方,一个赞美不同意见的地方,一个语言与思想自由交锋的地方,一个阐述梦想的地方,一个理性与火星交相辉映的地方。中国有这样的地方吗,中国的普尼克斯山在哪儿!我想到了一个类似的地方:南宋江西信州(上饶)铅山县鹅湖山下的鹅湖寺。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