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墉先生追思会在北京举行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全体与会人员肃立为孔德墉先生默哀,观看了孔德墉先生纪念影像。与会人员沉浸在深切怀念之中,感佩先生的品格风范和杰出贡献。

【任文利】推原治道——程伊川《尧典》解引义

程伊川《尧典》解是其《书解》中比较完备的篇章。伊川认为,“治道”之成始于尧。其根本即在于尧之治理本于客观法度,由此形成的典常、法则足以垂宪后世。要而言之,本于“义理”所安以为治;明用俊德之人乃为治之先;治理的目的在于“正家”;分官设职,明确政治责任;选贤与能。如此诸般,勾勒出了华夏治理之道的基本规模。

【海裔】思想史上的刘海波

如果有人想了解后冷战时期的中国的思想界如何从推崇哈耶克《走向奴役之路》走到今天的“道路自信”,刘海波的探索轨迹尤其具有典型性。他从一种来自异域的反思20世纪革命的保守主义,逐渐走向反思“究竟要保守什么”,进而发现,要解决时代的关键问题,恰恰需要保守在20世纪革命中产生的新秩序,为其提供不同以往的、植根于中国古典文明的···

赵敬邦 著《唐君毅与香港》出版

《唐君毅与香港》讨论唐君毅与香港的重要关系,冀能一方面帮助读者更了解唐君毅其人,另一方面帮助读者更了解香港其地。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唐君毅在香港的文化运动;第二章介绍唐君毅在香港的足迹;第三章评论唐君毅留在香港的一批藏书,同时也收录了唐君毅留在香港新亚研究所的藏书照片,这些照片从未曝光,价值尤其珍贵。

李竞恒 著《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出版暨鲍鹏山序

既反对百多年来激进派污名传统,又不落入“国学大师”之以讹传讹;既有历史训练,又有哲学视野;捍卫中国,却不敌视西方;拥抱传统,以达自由与治理。李竞恒博士此书,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与活泼的语言,态度平和中正,可谓雅俗共赏,左右咸宜。

【温厉】优雅的知识女性和了不起的母亲

一位阿嫂的饭桌下压了一页纸,是手写的一首关于宠妻的歌谣,内容忘记了。如果让像北大毕业女性一样聚焦于家庭的女人或母亲失望了,应该是男人做的尚不够好吧。

【姚海涛】荀子对先秦之“理”的集成与推拓——以“理”与“道”、“礼”的关系为中心

荀子论“理”大义有三:一,以“道”、“理”关系观之,荀子之“道”,多为人道,“理”为“道”之内容,“道”即“大理”;二,从“理”字含义角度,荀子之“理”亦包含条理之“理”与治理之“理”,构成“治理”一词来源;三,从“礼”、“理”关系观之,荀子之“理”在礼出乎理、礼理通用、礼义与文理三个维度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且构成“文理”一词来源。

【余秉颐】中华文明三题──中华文明特色略探

先秦时期的“人文化成”思想,表明中华民族的先哲已经具有推动中华文明形成和进步的自觉意识。中华文明数千年一以贯之地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在对待外来文明方面,中华文明不是封闭的、狭隘的,而是开放的、有着深沉博大的包容精神的。上述三项,是中华文明的优长之处和特色中的重要內容。

【姚海涛】荀子人本主义群道生态哲学的建构与诠释

在生态哲学元关系天人关系的建构上,天生人成实现了对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的理论超越。由此,荀子生态哲学推展出了三个方面:其一,天生人成,天道人道;其二,天德人政,和养生成;其三,人可知天,人物有类。

【苟东锋】“生生”与“名名”——论中国哲学的“底本”

“生生”观念体现了部分当代学者对中国哲学“底本”的一种更切近的把握。然而,“生生”哲学主要侧重于古今问题,由近代“名学”发展所彰显的中西问题同样重要。进而言之,不管从中西两种哲学形态的比较,中国古代哲人对“底本”的体贴,亦或从“形名相耦”的汉语言哲学思维特点来看,“生生”都无法脱离“名名”问题。

【田飞龙】俄乌战争一周年:胶着、斡旋与安全稀缺性

人类文明数千年,现代性文明数百年,两次世界大战殷鉴不远,全球公共品范畴中和平与安全仍是最为稀缺的,而所谓国际法形式规范与科技文明的前沿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供安全保障,甚至刺激安全冲突与战争形态极端化演化。

【杨泽波】再议“坎陷”——对卢雪崑教授批评的回应

“坎陷的外王指向”内含“让开一步”“下降凝聚”“摄智归仁”三个要素。“让开一步”意指让开身段,以发展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这项工作必须在“摄智归仁”的前提下展开,不是嫌弃“道德无力”,更不是主张“道德无用”。“让开一步”之后的发展方向是“向下”的,此即为“下降凝聚”,这一义理可以借助“多重三分法”得到合理说明。

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揭晓三大计划,儒家网入选“国学活化计划”

由凤凰网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致敬国学:第五届华人国学大典”,隆重揭晓“国学耆宿计划”、“国学星斗计划”、“国学活化计划”入选名单,儒家网等11个优秀传播项目入选“国学活化计划”。继入选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国家互联网办公室指导成立并主管)2016年度“十大国学网站”,敦和基金会2017“种子基金计划”, 这次入选凤凰网“国学活化计划···

【周嘉豪】“爵”“齿”的抑扬:儒家礼法秩序的两难境地——以孟子与晚明管志道为例

孟子首次阐释了三者统一且共存的交互关系,但同时赋予其不同的管辖范围,从而为其适用于差异化的礼法情境辩护,并基于分封制的状况对这一连续体构造了分权与抗衡的逻辑,意在防止统摄性权力的出现,通过反对爵权独尊而护卫德权、齿权。晚明思想家管志道针对政治秩序和社会道德的衰败,意图以自身方式重构孟子的学说,高扬了爵的重要性···

【陈来】对黄勇新书《美德伦理学——从宋明儒的观点看》的讨论

首先,对黄勇教授这本新书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对复旦哲学学院中哲丛书的第一本力作问世表示祝贺!黄勇教授着眼于当代美德伦理学这个体系遭遇到的问题,即其内部缺陷,并谋求用儒家伦理学的资源来加以解决,来完善这个体系。他的著作总体上非常有意义。

黄铭 著《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出版暨序言

为了聚焦学界经学研究的学术动态和分享经学研习过程的参考书目,《经学研究》公众号近期开设了新的推送栏目——“新书资讯”。本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学相关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内容概要,与诸位同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学术交流。每期介绍的书籍文献,源自近几年与经学相关的出版物,大体分为“学者新著”“学术辑刊”“新校古籍”等三类。

陈焱 著《发现王夫之:晚清以来的船山升格运动(1864-1982)》

在中国近现代,明末大儒王夫之(号船山)受到不同派别、集团的推崇,出现过“人人都说船山好”的现象。曾国藩、郭嵩焘等晚清中兴名臣所推崇是理学家王船山,谭嗣同、章太炎、章士钊、杨毓麟等推崇的是民族主义者王船山,在现当代,人们推崇的是哲学家、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王船山,甚至是启蒙家王船山。这其实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

史应勇 著《礼记郑王比义发微》出版暨跋

为了聚焦学界经学研究的学术动态和分享经学研习过程的参考书目,《经学研究》公众号近期开设了新的推送栏目——「新书信息」。本栏目主要介绍近年来经学相关文献的出版信息和内容概要,与诸位同道展开更加丰富的学术交流。每期介绍的书籍文献,源自近几年与经学相关的出版物,大体分为「学者新著」「学术辑刊」「新校古籍」等三类。

“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隆重举办

2月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三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暨《三礼学通史》专家评鉴会”以线上方式举行。

【刘青衢】《三体》诸问题与儒家哲学

《三体》未必是反传统和反人文的,吾人讲传统与人文,也不意味着反《三体》。相反,《三体》以其独到的视角对传统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开阔视野、辩证批判、激活思想大有裨益。只是,看完《三体》,对人类的前途不免感到悲观;不忘儒学,或许能让人恢复一点乐观,至少多一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