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儒学讲坛开讲,吴飞主讲从“绝地天通”看天人关系

2022年10月27日晚7点,清华儒学讲坛第一讲如期开讲。本次讲座非常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圣凯、陈壁生、高海波、赵金刚、袁艾等五位老师担任与谈嘉宾,由唐文明老师主持。

【陈晓霞】儒商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文化历史上曾被成功运用于商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儒商文化。随着经贸发展及国际交流合作的增加,儒商文化逐渐走出国门,并在世界多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毛朝晖】郭文龙先生的儒学事业

一直想要写篇文章向儒学界的朋友们介绍郭文龙先生的儒学事业,这在我而言既是出于公义,也带有一份私心。

【冯卓慧】天地同和 日月生辉 ——中国古代乐器赏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音乐既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人修养的重要内容。它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见证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而乐器,更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有力见证。

【蒙曼】家风正 国运兴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礼记·昏义》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古代对婚姻的看法,从横向的角度讲,它结合的是社会的不同姓氏

【马清源】也说“周礼尽在鲁”

鲁在儒家经典及其解释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年,晋国韩宣子(韩起,晋国六卿之一)在鲁国看到《易象》与《鲁春秋》二书,感叹“周礼尽在鲁矣”。

【朱子钰 李梦馨】朱子其人其学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大学者,后人称其学术“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格物致知”是朱熹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贯穿于朱熹政治思想、学术成就、讲学与教育实践的始终。朱子的“学习精神”对当代的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蒋来用】汲取修身的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作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

【专访】杨念群:谈清代“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在最新出版的《“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一书中,他从天下与“中国”的话语系统之外另辟蹊径,将“大一统”作为古代王朝正统观的核心要素,论述“大一统”在历史叙述脉络中的演变以及清朝用“大一统”整合、治理多民族国家的实···

【王磊】孔子:子贡,你的格局小了啊

德字在甲骨文中字形是“彳”(chì)加上“直”。“彳”(chì)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而“直”字是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目光看得很正。到了西周的金文,在直的下面又加了一颗“心”,说明古人对“德”的基本要求就是“行正,目正,心正”。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16场“云宣讲”举行 宣讲家风建设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16场活动,11月4日进行“云宣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作题为《家风正国运兴》的演讲。

【凌彤】儒学的分化与战国《诗》教的传承

《诗》在战国属于公共的知识资源,但儒家对于《诗》的推崇可谓是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儒家引《诗》的比例远远高于墨家、道家、法家等。在《论语》的记载中,孔子屡次申明学《诗》的重要意义。在孔子的教诲下,孔门弟子自然积极接受《诗》教。不过,孔门弟子的思想差异却也不容小觑。

【张娜娜】“诗假琴以鸣”:古典诗学中的以琴喻诗

琴是乐器,亦是“道器”,“左琴右书”很早就成为士人理想生活的典范。诗与琴都是关乎理想、信仰、知己、隐士和山水的故事。因此,“以琴喻诗”遂成为古典诗学中饶有意味的象喻批评方式。“以琴喻诗”扩大了诗学阐释空间,赋予诗歌品读以物质性、触摸感,将创作神思和阅读联想带入无限、无待的聆听之境。这种象喻方式虽然会造成诗旨的含混,但···

【姜岑】“何以中国”:建鼓释“中”说的共建价值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将于11月10日在上海博物馆落幕,这是上博“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展。

[美]贾德纳 著《朱熹学说入门》出版

朱熹(1130-1200)是宋朝(960-1279)最杰出的儒家思想家。他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在他死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学说构成了中国教育系统的基础。在韩国、日本和越南,精英们也接受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启发和权威性综合。

【倪晋波】诗酒风流的美学范式及其早期渊薮

何谓“诗酒风流”? 或曰:酒是诗媒,诗为酒华,故而生之。就二者的具象联系而言,此说不为无见。如若基于主体进行历史性理解,诗酒风流则是指藉由诗与酒的自然交融而呈现出的一种本体性超越境界,是人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是中国式浪漫主义的一种写照;它发端于《诗经》时代,成型于汉末魏晋,而光大于隋唐;从传世文献和典型人物看···

【梁涛】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今人谈论儒学,往往喜用“内圣外王”一语,认为儒学即内圣外王之学。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是一个道家术语,其内涵和语义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这样,内圣外王如何由一个道家术语转变为儒家用语? 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语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内···

【王帆】邺侯书院:孕育湖湘文化的沃土

南岳俊秀,风物与人文交相辉映,古代涌现过以邺侯书院为代表的众多书院,孕育了湖湘学派,光大了湖湘文化,并使之衍生勃发为中华文化中极富魅力的成分。巍巍衡山,逶迤磅礴、雄浑挺拔。抗战时期,经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议,国共两党在此携手创办南岳游干班,谱写了全民族抗战中光耀春秋的一页。邺侯书院见证了这段不朽的历史及其永恒的···

【叶美峰】东南阙里衢州城

在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浙江衢州,孔子后裔在此生息繁衍了近900年,与山东曲阜一样,这座城市儒风浩荡,人们崇贤有礼,有着独特的文化自信。

济宁文化“两创”:孔孟之乡的中华文化传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闻名的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过去10年,济宁精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篇···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