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12月17日
忠恕堂位于孔府西路,是衍圣公日常重要的会客场所。其共有五间,悬山式屋顶,是孔府建筑群中唯一使用正规斗拱的建筑。堂内正上方所挂匾额“忠恕堂”,为清代衍圣公孔毓圻所书。此堂原名永寿,为什么后来改换堂名呢?孔子博物馆所藏的一套衍圣公孔庆镕的楷书《忠恕堂记》,解释了其中原委。同时,《忠恕堂记》还体现了孔氏后人对先祖孔子···
孔子博物馆《礼乐东方——孔府旧藏中和礼乐文物展》自开展以来,便广受观众欢迎。除了精美的文物,展览还记述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向大家展示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回忆,让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其中的文化传承以及传统礼乐的发展。
说起传统蒙书,往往会提到“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比《三字经》和《百家姓》的明白晓畅,《千字文》则显得比较典雅而难解。相传南朝梁周兴嗣受梁武帝之命,在王羲之留下的千余不重复的字中择取千个,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他呕心沥血,一夜白头。因精思巧构,知识丰富,音韵谐美,《千字文》故成经典。本版开设···
12月7日,“方氏学派与皖学建构”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东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数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着方以智、方氏家学、桐城学派、皖学、徽学等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2024年9月9日是先师汤一介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先生德业,汤一介研究会、三智书院等机构在京成功举办《汤用彤学记》新版发布会暨汤学研讨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实现学术自主和话语创新的关键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成体系,而用西方的概念、理论来思考,去评判,既不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成的语境,也往往有隔靴搔痒之感。如就探讨汉初儒家思想形成之际的民本观念来说,必···
简牍是纸张普及之前古人常用的书写材料,所记内容包括典籍、公文、私信、数术等,为了解简牍记录时代基层社会的诸多面相提供了实例。近年来,随着国内大量简牍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刊布,“简牍学”逐渐形成了包括文化学、文献学与文物学在内的学科分支。其中,文化学即为揭示简牍自身各种文化信息、意义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问。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经学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师法与家法”汉代经学工作坊(第二期)在清华大学人文楼B201会议室举办。
2024年11月11日下午四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八讲“秩序”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讲座由北京大学副校长、哲学系教授王博主讲,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系教授陈少明主持。
2024年11月4日下午三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七讲“局”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方向红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持。
2024年10月28日下午三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六讲“平等”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高瑞泉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系陈少明教授主持。
王夫之的《周易大象解》,既是一部易经的解释之作,更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从卦德、卦象、卦名等方面进行剖析,可以发现《周易大象解》通过揭示物象中蕴含的哲学意义来阐释士君子道德修养的总体特征。王夫之以周易卦象所体现的景物作为人修德的效法,既有对解经方法的提揭,又有对君子修德的阐发,其重要解易原则“天人合德”“乾坤并建”“···
2024年10月25日至27日,由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办的“人文学术的未来”思想论坛在中山大学怀士堂、锡昌堂103讲学厅及一楼展厅召开。
昨天下午三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四讲“情感”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丁耘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持。
昨天下午三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大一统”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主讲,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系陈少明教授主持。
自古以来,心性是中西古代哲人开辟思维领域的主要场所,也是今日学者会通中西学脉的重要话题。不论是普遍怀疑后建立的理性“我思”主体,还是直面心体后的道德承当,无一不是哲人在天地万物间定位人自身的尝试,无一不是学者以血肉的有限性证成超越性本体的努力。
关注儒学研究动态的朋友们一定会发现,近期的儒学研究呈现出突破性的态势。由于儒学研究在政治上的脱敏,解除了儒学研究就是为“封建意识形态”招魂的禁锢,这让儒学研究逐渐释放出活力,儒学研究的多元化局面就此浮现。多元化的儒学研究不是无主题变奏,而是围绕一个主轴展开的,那就是儒学的价值与知识。
在编校《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一书的过程中,笔者深感李若晖先生治学的“真积力久”,该书不但文献征引广博,而且对所引文献字斟句酌,反复咀嚼,每每于幽微处阐发深义,发人深省。著名汉学家尤锐为此书作了序,其实已经是一篇极好的书评了,但书中所论对笔者的一些思考多有启迪,因此不惮大方之讥,再表出一些,以资印证。
2024年12月5日下午14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一百二十二讲在学院路校区综合楼0518教室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