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智:诗说王阳明

2024年5月22日下午,思与文讲座第132期“诗说王阳明”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举行。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张学智教授主讲,华东师范大学朱承教授主持,同济大学谷继明、华东师范大学刘梁剑、苟东锋、上海交通大学黄琳、东南大学毕梦曦、浙江外国语学院杜梅等众多校内外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诠释暨第七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4年5月24日-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南昌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南昌大学社会科学处、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与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哲学诠释暨第七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庐山市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

孔子研究院“孔子讲堂”开展传统文化“六进”系列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儒家故事、弘扬儒家文化,孔子研究院传承发展部积极打造“孔子讲堂”传统文化宣讲平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

“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学术研讨会暨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成立大会

2024年5月24日至5月26日,由南昌大学与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庐山白鹿洞书院与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朱子与白鹿洞书院”学术研讨会暨庐山白鹿洞书院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江西省庐山市白鹿洞书院召开。

【张婕 李正】中国“礼”文化中的传统美学观

中国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和核心特征。“礼”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祭祀、丧葬、饮酒、聘问、继承、冠服等一系列日常行为的规范,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

【许石林】致敬谭孝曾:人之可贵,就在于关键处能发挥作用。

此文写于数月前,初发于公号。后因恐责人太过,随即删除。

【许石林】最害人的话: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宋四家,不才最心仪蔡襄。观蔡襄书,如饮汾酒,汾酒其味,醇正无偏,故广东腊肠以其去腥增香,因其有成就食材而不留己痕、功成身退、不夺他美之德。

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二期读书简报 ——师生研读《史记·周本纪》

2024年5月12日上午九点,落笔书院开展了本学期第十二次读书会,本次读书会由陈彦军老师讲解并翻译,其余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

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一期读书简报 ——师生研读《史记·周本纪》

4月27日下午两点本学期第十一次读书会举行,本次读书会采取的是每个人分段翻译,从原文出发,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史记中“周本纪”的西周部分,下面笔者结合大家的讲解和讨论,从个人的视角来总结这场读书会。

第12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举行“家哲学”圆桌会

第12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27日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家哲学”圆桌会。

【王敏光 雷永强】由清华简《耆夜》管窥周公制礼作乐

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这在传世文献中多有载录,如《尚书大传》云:“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然时至唐宋之际,疑经辨伪之风渐起,周公“制礼作乐”亦为讨论话题。南宋硕儒朱熹云:“周礼毕竟出于一家,谓是周公亲笔做成,固不可。”由于朱子理学集大成者···

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百周年学术研讨会

2024年5月17-19日,“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的新展开——纪念萧萐父先生诞辰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中国哲学研究所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湖···

陈石军 著《谢良佐理学的形成与演变》出版暨序言、后记

《谢良佐理学的形成与演变》一书包括正文五章、附录二篇,以谢良佐的生平与学术活动为基础,通过考察元祐党案与上蔡学派的形成过程,着重突出 了从“伊川学”到“上蔡学”的理学发展谱系。

【陈迎年】浅析现代新儒学的知识化自安问题——从冯友兰、牟宗三对“儒学”的“哲学”界···

他们认为,面对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用语言文字把传统儒学的那些“常道”合逻辑、合知识地表达出来以说服人,成了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义”,否则儒学在这个时代里便无法自安。在此共识下,牟宗三哲学是“至高无上的教”的一个现代流露,冯友兰哲学是众多“知识性的学”中的一个现代成员,两者的差别就是“烟酒咖啡”与“菽粟布帛”的差别,虽不同,···

【樊志辉】体验、体证与见证、论证——孟子“四端”阐释的连续与间断

孟子的“四端”叙事在儒门心学叙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四端”叙事不仅是儒家心性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儒家王道实践的理论奠基。跳出儒门共同体审视“四端”叙事会发觉其看似连贯的逻辑中存在着某种跳跃与断裂。这与叙事言说者的个体身位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场域有关。“四端”叙事的断裂性在于将体验、体证、见证、论证四者不加分析地关联在一起,···

北京人文国学院学子拜访国学大家蒋庆先生

2024年5月13日上午,北京人文国学院长城班全体学生在蔡恒奇院长的带领下,赴广东深圳拜访国学大家蒋庆先生。

学者研讨边疆视域下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5月27日,“边疆视域下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明统一性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以下简称“边疆所”)党委书记刘晖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冀祥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玉才等 著《〈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研究》出版

“十三经”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人文文化的最重要的原典,流传时间与空间之广可称中国古典文献之最。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广罗善本,延纳学界菁英,备列诸本异同,广采清儒校经成果,纂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重走朱子路•鹅湖之会”的回望2

这是我们第四次徒步重走朱子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