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孔孟故里 感知千年儒学智慧

齐鲁沃土,儒风浩荡,文脉悠长。

【刘梁剑】王船山与明清哲学转型的一个面向

明清之际,天崩地解。与明代覆亡相随的,不只是简单的朝代更迭意义上的亡国之恨,更有与夷夏之辨紧密关联的“中国沦亡”之痛。王船山(1619—1692)早年积极用世,对时代问题有着深切感受。中年之后,托迹山野,怀着“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痛郁之心,从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伟业。其中,他沉思性与天道,批判宋明理学关于天道之理及人自身存···

【任雪山】桐城派与清代国家统一的文化建构

作为清代最大文派的桐城派,发展历程几乎与清代相始终,不仅文章冠绝有清一代,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重要贡献。

【孔定芳 胡悦】家礼与清代前期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礼乐传统。礼仪教化为历代王朝所重,清朝在承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凸显出时代特色。

【牛传彪】《大明一统志》 中的“大一统”理念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自产生伊始即与王朝正统、华夷观念紧密相连。自元代突破“华夷辨防”,赋予“大一统”疆域“大规模统一”之新意,疆域“大一统”与推崇统绪、正朔建制“统于一”等共同成为王朝正统阐释的重要话语。明初政制多有承元,正统阐释中除宣扬复先王之旧外,亦标榜“君主华夷”的“大一统”。天顺朝编纂的《大明一统志》(以下简称《一···

【袁素】朱熹的天人观念及其政治意蕴

朱熹的天人观念,是其对宇宙与人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朱熹认为,“天降生民”的过程中,天赋予人理和气;天人共享同一天理本体,又由于气的运动,人与人之间出现智、愚、贤、不肖的差异。朱熹的天人观念为他的政治哲学推衍创造了空间。天能生人,但不能参与人间事务的管理,这时便需要圣人的治理,以使人类社会的秩序符合天理。

【罗旻】隐者的心序:邵雍诗歌的物象

“万物有情皆可状”,这是北宋邵雍哲学的理路,也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质。观物,是主观有意地观察事物,去寻求物理,寻求摄取主观所需,寻求理趣以愉悦并升华主体的精神。宋人关注自然与日常的书写,本就形成了宋诗独特的理趣。邵雍的观物之诗,则更频繁地取象于自然世界和常用简易之物,从这两重观照中分别推寻物理,最终把握大千世界···

【汤洪 李丹】“六经”次序再论

“六经”有两种主要排列次序,一是以《诗》为首,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是用《易》居前,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两种不同排序的原因,学界认识视角不一,因而分歧较大。

【高海波】宋明理学“宇宙的心”及其现代价值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大乘佛学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时说:“总的说来,大乘佛学对中国人影响最大者是它的宇宙的心的概念,以及可以称为它的形上学的负的方法。”

【周乾】故宫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今故宫博物院),又名紫禁城,在明清时期为帝王执政和生活的场所。故宫古建筑群数量众多,造型宏伟,保存完整,为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典型代表。

【刘伟见】工夫论之辨

“工夫”一词,不见于《十三经》,但在中国哲学中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宋明以降,工夫论是中国哲学的标志性概念。它统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多个核心概念,例如体用、物事、神气等。

“君子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第九届君子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

8月17—18日,“君子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第九届君子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君子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关联,深入探讨君子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

【泰国前副总理素帕猜】基于文明的治理与孟子智慧

孟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以“讲仁爱”“重民本”为主要内容的“仁政”智慧及“全球共同体”思想,推崇和平和谐,反对不义战争,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社会理想。这些思想智慧展现出永恒价值,与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对当今世界经济···

【段晓霞】如果追光者自带光芒,我愿成为一道微光

段晓霞,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一位自己读《论语》、劝人读《论语》的体育老师。自2018年9月起,先后在自己所教授的《大学体育(武术)》、《大学体育(健身气功)》、《大学体育(健美操)》、《中国武术导论》、《武术(普修)》等课程中与学生一起诵读《论语》,本着“体育育人+武德育人+《论语》育人”形成合力的育人理念,落···

【林孝斌】内含他者意识之主体性的生成与张力化解——对《周易》〈讼卦〉的生存分析

在生存分析视角下,对〈讼卦〉从问题意识-情感倾向-概念体系这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解读,以析取〈讼卦〉中内含他者意识之主体性的生成以及它在处理“主体间”生存张力时内在的原则-原理。

【张卫红 李卓】阳明后学致良知功夫的形态与次第

“悟本体即是功夫”“由功夫以悟本体”两种教法可谓阳明后学两大功夫进路。阳明学者在这两大进路下各展其才,发展出丰富的功夫实践形态,其出于对“躐等”的警惕,而十分注重功夫的次第。深入探讨阳明后学致良知功夫的六种形态和五级次第所构成的论域,可以更加清晰地呈现阳明学功夫的普遍性特征与丰富的思想图景。

朱汉民 著《四书学的思想世界——宋学的经典转型与思想重建》出版

本书以宋学的经典转型为视角,探讨唐宋社会变革引发的中国思想史发展,重点关注宋儒对中国思想传统的重建和整合。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追溯“四书”的早期学术形态,即作为儒家诸子、六经传记的思想特点;中篇通过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考察宋儒如何将“四书”原有的核心思想做出新的思想诠释,重建了两宋以后的中国思想传统···

品味千年岭南文化史 《走读广东古书院》发布

《走读广东古书院》新书发布会暨分享沙龙18日在2024南国书香节上举行。该书对16座岭南古书院的前世今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和呈现。广东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蒋述卓现场与读者共同品味岭南文化史。

孔勇主讲《当孔尚任遇到康熙帝——阙里“御前进讲”的学术与政治》

8月19日,“春秋讲坛”第126讲在孔子研究院举行,孔子研究院特聘专家、济宁市尼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副教授孔勇主讲《当孔尚任遇到康熙帝——阙里“御前进讲”的学术与政治》。

宣讲为媒,文化溢彩 ——孟子研究院持续开展“走千村入万户”系列活动

为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进”工程实施,近日,孟子研究院“孟子思想·母教文化与家庭教育宣讲团”走进邹城市镇街、社区,开展了10余场主题宣讲活动,累计受众1500余人。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