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Sophia人文节第五场讲座,何俊主讲根源性的中国哲学

4月22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俊老师带来了Sophia人文节第五场讲座:根源性的中国哲学。

重审宋代思想史《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座谈会纪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刘成国教授的论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去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宋代思想史领域引发广泛的回响。

【程章灿】石刻题跋的阅读方法 ——以刘体乾旧藏《宋拓蜀石经》题跋为例

题跋既是一种文体(文类)形式,也是一种文献类型。无论从哪一个视角来看,题跋都是因阅读而衍生的文本。

【程玉晰 程章灿】星凤汇聚,文献集成 ——评《蜀石经集存》

《墨子》中多次提到,“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对于早期中国文明的记录与传承,竹帛金石居功至伟,的确值得后人铭记。

“《蜀石经集存》新书发布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隆重召开

2024年4月13日上午,“《蜀石经集存》新书发布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1313会议室隆重召开。

任新民 著《孔子之道:论熊十力“内圣外王”哲学体系》出版暨曾亦序

熊十力是传奇式的人物,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班教育,只读了半年的私塾,后从欧阳竟无学佛,并成为北京大学的特约讲师。后来其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此前不少学者将其体系概括为“新唯识论”。本书分为“内圣外王”体系之发展历程、体道尊德的内圣学、从内圣学到外王学、制万世法的外王学以及“内圣外王”思想之践行五部分,深入系统地解释了···

【许石林】有时候精明人的善意,释放的恰恰是“善毒”。

5月6日湖南岳阳一男子在婚礼上想起自己去世一年多的外婆,前些天给外婆发了信息,说很想念外婆,多希望外婆能出席自己的婚礼,并祈愿:如果外婆想参加他的婚礼,请变成一只蝴蝶儿,落在他的肩膀上。男子含泪动情地说完这句话,居然真有一只白色的蝴蝶儿飞了进来,绕男子一周后落在他的胸前。男子当场失声。

【许石林】娃随父姓,以爸爸姓氏建宗族制,是对娃他爸的永久制约

看到演员董洁和她儿子的一组合影,董洁站在挺拔帅气的儿子旁边,掩饰不住的满足和舒畅,也可以说作为母亲的自豪感。

【许石林】一个人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会少

人在最初被告知唱歌说话须“气沉丹田”,鲜有不茫然无措,继而沮丧气馁乃至放弃的。

【吴钩】与其他王朝相比,宋朝的平民生活有十大不同点

记得以前我的朋友李天飞老师提过一个看法:中国古代,不论是汉唐,还是宋元,还是明清,老百姓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意如此,原话没有保存)。我当时对这个看法是不大同意的,想商榷一下。但因为忙于杂事,很快就忘记了。今天突然想起,兴致上来,觉得还是展开谈一谈。

【舒嬅】萧何与汉代皇家图书馆

中国历史上那些珍贵的典籍能够逃过秦火和战火而传承下来,除了要感谢孔鲋、伏生等冒着生命危险把典籍藏起来、传下来的爱书之人,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为保护古代典籍、传承中华文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石林】关于文中子

一早看见一张文图,颇有感慨。因博主个人签名不方便显示,只好截去,在此感谢。

【李旭】阳明心学对孔颜乐处的创造性阐发

中华文明是自信自强而富有乐感的古老文明,这一乐感基调首先蕴含在周文明的礼乐文化传统中,通过儒家学问得到发扬光大,其哲理典范就是孔颜乐处的生命风范,此一风范在北宋经过周敦颐和二程的重新发扬而深入人心,成为历代儒者向往和一再体证诠释的生命境界。

【王江涛】好学乐教与孔颜真乐

孔颜之乐是宋明以来历代儒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具有罕见的连续性特征。昔日周敦颐教程颢“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集》),“寻孔颜乐处”由此成为有志于成圣成贤者追求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非生而有之,而是靠后天的修身工夫实现。事实上,从《论语》的文本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现实来看,孔颜之乐与好学乐教的精神有关:孔子···

【程志敏】孔颜所乐何事

中唐以前本无“孔孟”之说,更无“孔颜”之论,惟有“周孔”之称。唐宋以降,儒家内部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四书”横空出世,即便不能说侵越“五经”,至少与之相提并论矣,中国思想的特质亦由此有了很大的改观。

【张恒】走进孔府 ——感悟千载儒风文脉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实现和合文化与实学研究的融通 ——“和合学与哲学创新”学术座谈会综述

4月28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承办的“和合学与哲学创新”学术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召开,和合学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立文出席会议,40余名来自京内外的学者参加了座谈。

【屈宁】章学诚与扬州学派的学术交集

以乾嘉学术“异类”自嘲的章学诚,与作为乾嘉学术主流之一的扬州学派之间,实存在着重要的学术交集。无论是章氏对扬州学人的推重,还是扬州学人对章氏学术的接受,都颇耐人寻味。从中不仅可以窥见《文史通义》的早期传播史,对于重新审视扬州学派的史学建树,深化对乾嘉学术多元化特点的认识,也颇具启发意义。

【刘杰阳】《尚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本。相关文献从六朝开始,随着文化交流播布域外。其跨文化传播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为经学典籍在域外的传抄刊印,二为经学文本的翻译研究。在与我国文化较为相近的东亚文化圈,汉籍的直接流播是常见的形式。而在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英语世界,则以相关文本的翻译为首要传播形式。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