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康】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篇名的命名很规律,一般取篇内第一章除“子曰”外两个有标识度的字。本篇首句是“子路问政”,就用“子路”命名。这种命名方式中,“子路”二字并不具有概括整篇核心内容的作用,实际上篇内的内容比较分散。

【张燕】以仁心待万物:中国古代原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

在早期渔猎文明与农业文明碰撞、融合和发展的历程中,随着中华先民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不断增长,原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也逐渐萌生和发展。

【专访】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崔英辰:以儒学为基创造新伦理规范当其时

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深深影响其他东亚地区的文明。在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举办之际,韩国成均馆翰林院前院长、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崔英辰在首尔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介绍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路径,探讨儒学如何影响、塑造东亚文明,及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专访】马来西亚学者郑文泉:儒家思想蕴含的全球同理心促进文明包容互鉴

由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即将举行。将赴中国福建参会的马来西亚学者郑文泉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认为,儒学思想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依然可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全球同理心对促进文明与文明间的包容、互鉴极富现实意义。

【专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穿上时代“新衣”的孔子,是朱熹吗?

以朱熹思想为重要代表的宋明理学,在宋元明时期深度影响中国社会,为后世文化提供了重要养分,更不断地走出中国与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交融,影响广泛且深远。在首届武夷论坛系列活动举办之际,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劳悦强在武夷山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解读朱熹——作为八百年前东方思想集大成的文化代名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

【苏晓冰】阳明心学中的人与宇宙

汉斯·约纳斯曾经提出,“人与自然的二元论是虚无主义处境的形而上学背景”,这一判断直指现代人的生存处境。

“做哲学”:无问西东 ——《杜维明对话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思考中,人类关系不再仅看作是两个被割裂开的自我之相遇,而是看作双方真正的相遇:没有支配,没有趋同,而是相互尊重对方及每个人的完整性。通过对话式互动,我们逐渐理解了对方想要说什么、对方表达了什么,并接受这些内容、理解对方,然后以对方能够互动的方式进行回应”。

【徐波】由比喻的流变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比喻,又称譬喻,是人类思维中一种常见的说理方法,它的特色在于通过某些人们已经较为熟悉的事物去解释另一些熟悉度较低或者更为复杂的事物,从而实现说服、推理或者论证的效果和功能。古今中西的经典中有大量精妙而富有寓意的比喻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先哲们经常在谈玄论道的时候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如“水”“苗”“种子”和“镜子”等···

【郭畑】宋代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

唐代将孔庙附祭人选扩大到孔子门人之外,打开了子思进入孔庙的制度性窗口。北宋中后期,子思凭籍孔圣后裔的身份得以封侯和从祀。由于宋代《中庸》地位的提升,以及宋人连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动力,子思在明道和传道上的贡献日益凸显,其在儒家道统系谱中的位置逐渐稳固下来,并最终形成了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这一以传道为主要线索的···

【刘庆】中华文化为企业文化注入能量,“固善道·明明德”,固德复材文化之魂提炼纪实

每一家的企业文化,都是自己长出来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提炼了出来,有的没有提炼出来。越是发展好的企业,越有清晰的文化导向,越能引领企业发展。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起来的,高瞻远瞩的企业,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布局文化,不断明确文化之魂,华为,阿里,方太,莫不如是。

【李林杰】随笔杂谈

西苑莫微于池,池水莫恶于污。池微而游鳞易钝,水污则朱鱼难适。夫西苑小池,方寸涸浅,塘水自绝于外,池景闭塞于内,静流滞壅之地,枯荷败萍之湾。虽校方数易其貌,亦难增胜其生气。

【梁钊】韩国书院:灆溪书院

灆溪书院位于庆尚南道咸阳郡水东面院坪里,是为追慕一蠹郑汝昌(1450-1504)的学德而在1552年创建的书院,并于1566年获赐匾额。灆溪书院是朝鲜时代继绍修书院和文宪书院之后创立的早期书院,前有蘫溪流过,后靠莲花山,形成了“前高后低”的态势。

【龙跃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现代大学书院制研究

现代大学书院制,这是近年来流行于中华大地高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香港中文大学是实行书院制成功的典范,书院制是其最重要的办学特色。

【周远 周维国】陕西泾阳崇实书院:开中国西部理工教育先河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核心区域,北依仲山、嵯峨山,南临泾河,坐山面水,地理位置极佳。明清时期,泾阳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清末民初,泾阳的书院文化特别发达,同治、光绪时期,相继创建泾干、味经、崇实、正谊等书院,宣扬时务,倡导新风,开一时之风气,享誉三秦。其中,崇实书院开中国西部理···

《巴蜀全书》捐赠仪式在京举行

3月13日,《巴蜀全书》捐赠仪式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举行。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主持仪式。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王元勇,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大学教授、《巴蜀全书》总编纂舒大刚,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副司长杨文军、郭小霞等出席活动。

曲阜:谱写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篇章

2013年11月,习近平视察山东时,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重要讲话。

【陈来】在《光明日报》国学版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先对《国学》版创刊五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自从前两年我从北大到清华主持国学研究院的复建,得到了光明日报很多的支持,在这里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武夷论坛召开!百名中外学者走进朱熹园,问道文明与时代

朱子故里,论道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昔日的“武夷巨观”正焕发出蓬勃的时代生命力,世界瞩目下,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日益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深邃智慧与永恒价值。

曾亦 陈姿桦 著《古人的日常礼仪》出版暨序言

中国古代礼仪,作为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的血脉,影响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曾亦教授精研经学二十余年,尤其擅长《春秋》学与《礼》学,在写作本书时,一方面注重以浅近的语言叙述古礼的精义,一方面又以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将其与当代人生活、西方礼仪比较勾连,对大众深入了解古礼、转化当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