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为什么教师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论及教师时,十分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强调教师的以身作则、以己示范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教”和“学”的词义就表明了这一点。

【黄剑华】蜀学从何时开始兴旺的?

西汉王朝统一全国之后,积极发展经济与文化,特别重视教育与读书,由此而日渐兴旺繁荣。当时的蜀地就涌现了很多秀冠全国的文化精英,其中既有笔力雄健的文豪,又有学问深厚的大儒,还有卓尔不凡的高士。

【郭沂】《论语》的结集

关于《论语》是如何成书的这个问题,两汉学者多有记载,这在历史上本来没有疑问。如刘向说,《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歆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汉书·艺 文志》)匡衡说:“

【宋冬梅】开拓经学研究的新视野 ——评曹景年新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

近日获读山东齐鲁书社2023年3月出版的曹景年博士新著《圣·道·文:中国古代“经”观念研究》,很受启发,感触良多。看到年轻学者写出这样有思想、有见解、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感觉可喜可贺。

“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2024年6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家教化思想的理论特质与发展变迁”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数十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围绕儒家教化思想的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堂走进省国资委暨孔子学堂揭牌仪式举行

6月26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堂走进省国资委暨孔子学堂揭牌仪式在省国资委举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出席活动并致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二级巡视员康承宝出席,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一级···

湖南省衡阳县英南学校:船山文化进校园,船山思想代代传

6月27日,王船山故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胡国繁和衡阳市教育督导与评价学会会长胡兴衡一行来到衡阳县英南学校,开展“中国梦·少年心”船山文化进校园活动。

【李婉荥 应思源】“程朱之间:中国思想史的另一种叙事可能”研讨会侧记

2024年3月23日,“程朱之间:中国思想史的另一种叙事可能”学术研讨会在朱子故里武夷山市举办。此次研讨会聚焦于程朱之间,着重辨析从二程到朱熹之间诚、敬、静、仁等理学核心范畴的演变,重审杨时、谢良佐、尹焞、邢恕等程门高弟。

【何俊】化玄理为易知 ——《易经易知》序

我的大学同室挚友高金坚研《易》经年,细玩其辞,提炼出人位互卦、卦象环境、爻象处境三心得,循此分析整个六十四卦及各爻,并指出卦爻辞句句有象,撰成释《易》专著《易经易知——于变局中开新局》上、下两册,将由华夏出版社刊行。

【吳笑非】裒多益寡

鄭康成:謙,君子以捊多益寡,稱物平施。注:捊,取也。

【吳笑非】地邑民居必參相得 ——未來國際經濟之原則

《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

【吳笑非】口率出泉

《小司徒》疏:“《禮雜問志》雲:‘稍縣都鄙地有公邑之民,口率出泉於王也。邦國都無口率之賦,唯有軍賦,革車、匹馬、士徒而已’,是也,故此鄭引《司馬法》證之。”

【吳笑非】種族歧視與階級意識

本文是就法國媒體剛剛報道的種族歧視事件的評論,題目是要肯定馬先生關於種族、階級觀念的基本原理。但是,要說明的是,馬先生的這一觀念過於粗糙,拿來就用是沒營養,甚而有害的,需要更細緻的歷史考察。

【吳笑非】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吳笑非】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穀梁弒君例,衛剽,許世子

【吳笑非】地域

薛氏曰:“《王制》曰:“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裏。”《孟子》曰:“海內之地方千裏者九,齊集有其一。”

【吳笑非】反史學傾向——尊周書院問答

自清代以來,公羊學,然後延及穀梁,有一種反史學傾向。但清人畢竟經學嫻熟,也無妨有史學著述,更無議論時政之可能,足以藏拙(當然這也造成了今人僅能仰視,不敢質疑)。

吴震 著《阳明学再读》出版

本书集结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近五六年来阳明学研究的新成果。

张子立 著《“逆觉体证”与“理一分殊”:论现代新儒学之内在发展》出版

全书先是从牟宗三与刘述先这两位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对比中,剖析其继承关系与理论同异;继而从中汲取资源,提出理一分殊的哲学解释架构,探讨现代新儒学未来的可能发展取向。所涉及的理论议题,除了儒学内部问题,如牟宗三与劳思光对“道德的形上学”之不同评语与定位,如何从朱子与陆王论争中“去两短、合两长”,内圣外王之相互关系,···

【慕朵生】“不自由,毋宁死” ——陈寅恪“三纲六纪”论小说

前几日,几位朋友一起聊天,期间说到学术之坏令人忧虑,又及陈寅恪先生“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我的大体意见为,陈先生关于“三纲六纪”的观点,是他关于吾国古典文化的一个描述性的事实判断,不是他认可或赞同“三纲六纪”的价值判断,相反他是以“不自由,毋宁死”来批判“三纲六纪”的。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