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际明】论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中国诠释学建构的两条路向

中国话语的当代建构有赖于对文明结构的深刻把握,而诠释的技艺是促成此项思想创造的有力工具。因此,无论是弘扬中国传统经典,还是将中国传统经典作现代性转换,事关思想本身,而非诠释学理论所能负载的使命。中国经典诠释如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思其普遍性的文明意义,是现代中国经典诠释学建构的应有之义。

王杰教授领衔编写《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

著名学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领衔编写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书近日由齐鲁书社出版。

刘成国 著《荆公新学研究(增订本)》出版

从王安石的生命与学术历程出发,在与北宋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中,展现荆公新学的独特价值——以立足儒家经典的制度建构为核心的事功之学。亦论述新学门人的生平、著述,新学的盛衰与影响。附录为王安石《易解》辑佚。

朱一文 著《算学与经学 中国数学新史》出版暨序言

数学(古时称“算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学科。清末以来,随着现代数学的传入,中国古代的诸多数学传统均失去了现实的实用价值。近代学人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以现代数学方法整理中国古代数学遗产,开创中国数学史学科。自此以后,国内外学人纷纷以此为业、撰著数史名篇,是为旧史。

刘莹 著《儒学的日本化:近世日本京学派思想研究》出版

“儒学日本化”的提出虽然始于明治以后,然而其历史进程的展开集中体现在江户时期,尤以京学派朱子学的崛起为典范。诞生于日本江户初期的京学派,以藤原惺窝为始祖,以林罗山、松永尺五、木下顺庵、室鸠巢、新井白石、雨森芳洲等为代表人物,是日本儒学史上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学派。

俞江 著《〈周官〉与周制》出版暨序言、后记

癸卯第一天(公历2023年1月22日),早晨五点刚过,手机声响把我惊醒。伸手一看,是俞江发来的拜年短信。十多分钟后,又接他的短信,告诉我《〈周官〉与周制》已经杀青,正在联系出版。同时把该书的目录和前言发了过来,要我看完书稿作序。

“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成···

11月24日,“文化传承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在曲阜召开。

《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孟子研究院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11月24日下午,济宁学院、孟子研究院、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曲阜市委宣传部、邹城市委宣传部,在孟子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儒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课题组组长丰家雷出席研讨会···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尼山文库》正式发布

11月26日下午,“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尼山文库》第一辑、第二辑新书发布会在山东曲阜举办。

“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六讲:丁四新教授主讲《良善之端与大清明——孟荀的心···

11月24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老年大学主办,孟子研究院、中共济宁市委老干部局、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老年大学承办的“居仁与隆礼——孟荀思想解读”第六讲在山东老年大学进行录制,特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丁四新作了《良善之端与大清明——孟荀的心论》主题讲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第三次研讨···

11月4日-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第三次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周思中】明德修身: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与大学思政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我国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在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多元文化较量更加激烈、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如何使当代大学生能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切实把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景天魁】深掘“群学”资源 ——对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概念的思考

钱穆早在1951年就曾发问:“不了解中国历史,又怎能了解今天中国这四亿五千万的老百姓呢?”这个可称为“钱穆之问”,今天的社会学研究同样需要深思。费孝通就曾肯定地回答:看社会,看文化,“必须历史地看,只有在历史中,文化才显示出其真实的意义”。

【张文显】中华法系何以独树一帜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法治发展史上堪称传奇的佳话。中华法系在秦汉变法中萌芽,在唐风宋韵中长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中展开,编织着东方大国气韵生动的法治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法理经义。

【王伟】关中新见唐代墓志多维视域研究

秦汉以降,丰碑大碣云起。至隋唐,世习所趋,社会各阶层多将墓志视作通往彼岸世界的重要凭证而深埋幽泉。自宋至清,文人雅士穷遐方绝域,以集古为乐,金石学应运而兴。20世纪以来,各地墓石多有出土,尤以关中为盛。出土墓志所及人物,显人晦士多隐名其间,加之未经后世文献传抄、改易,故极具文献价值。陈尚君云“新晋学者的治学,必···

【王晓鹃 弋丹阳】《丰川全集》《丰川续集》考述

王心敬(1656—1738),字尔缉,号丰川,陕西鄠县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在理学、经学、政治、教育、农业、军事和荒政方面都卓有建树,在关学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心敬一生无意于仕途功名,清贫度日、专心致学,著作非常宏富,而《丰川全集》和《丰川续集》无疑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杜阳 光瑶】鲁学的界定与源流辨析

鲁学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地域学派,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鲁学局限于经学或儒学范围,而广义的鲁学则是鲁地或鲁文化区的学问。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鲁学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

【闫现霞】晚清民国《尚书》 学研究的价值与成就

经学是诠释儒家经典的一门学问,对传统中国的文化、社会意识等有着深刻影响。作为儒家经典,《尚书》为历代学者疏解训释。对《尚书》的形成与流传、注解与考证等问题的持续研究,形成了专门之学——《尚书》学。

【徐大明】三十而立的记忆

四十年前的1983年,我进入孔老夫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之年, 是我生命成长的关键一年。我善根浅薄,慧根愚钝,毅力不强,人生观和潜意识形成,良知体悟和坚守,人格结构以至能力建设,基本上在这一年完成,为以后的生命成长打下初步的基础。

【王化平】民本与人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解

学界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释义渐有趋同之势,但仍有分歧。实际上,“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当作“知晓”解,不宜破读。此“知”字之意涵和《墨子·经上》对“知”的定义相同,在与“民可使由之”相对立的语境中,“不可使知之”句中的“知”含有采取强力手段或空洞说教使人知晓的含义。“民可使由之”句肯定了民智足以知“道”、人性之向善,“不可···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