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儒、法之间”,乃是由于在笔者看来,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底层(核心),始终是摇摆于儒、法之间,其他“主义”类言说都是相对表面的。如果儒学阐释当真能够对于当代社会发挥某种功效,那理应是促进社会自由平等,而非只是充当某种权势主义的粉饰或应声虫。
随着近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萌发,顺从不再被认为是女性或妻子的美德,相反,它被看成玩偶或奴隶的特征。这种指控让儒家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而性爱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儒家从这种不利处境当中拯救出来,因为机器人(物)就是机器人(物),哪怕它是多么酷似真人的性爱机器人,人们对待机器人不用再担心那种物化女性的批评。
方旭东从“儒家妇道的角度”,论证了伴侣机器人(更常见的叫法是“性爱机器人”)满足了儒家对理想妻子的想象,是完美顺从的妇德理想。本文旨在指出方旭东“儒家”论述之下的个人主义色彩,揭示将性爱机器人作为“理想妻子”的想象背后的暴力本质,并且阐发儒家夫妇伦理中蕴含的他者哲学。
中国传统学术的主体是儒学,儒学的根基是经学。
吴越形胜,揽东南之秀色;石洞幽奇,聚山川之灵韵。绍兴十八年,郭公高义,捐地辟岭,启建书院,以兴庠序,泽被群蒙。
睽,小事吉。
在举国上下大谈“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只认西服为“正装”的观念仍然大行其道,若听任“唯西为正”不正之风滋长,是置我中国无数先贤先烈于何地?置民族复兴事业于何地?置二十年来汉服运动于何地?月前,笔者因坚持汉服反对西服为正装拒绝参会,为宣明立场,特此公开《情况说明》,呼吁正视“正装”问题,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兴衰···
本文考察了《荀子·富国》的“道”与“技”思想,以“明分使群”解读荀子的礼思想基础上的“道”“技”观,认为早期的儒家思想中体现了尊重知识、分工合作、服务人本的意识,通过对技术和技能者的重视即“贤者得进”来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兼足天下”,达到富国与治道的理想境界。在早期儒家礼学思想体系中,“百技所成”“知者为分”“任智进贤”统···
温海明教授的大著《论语明意》即将付梓,承其美意,命我为序,坚辞不获,不得不勉为其难,聊叙拜读之心得如下。
对“雅人深致”的正确解读,既是诗学问题,也是人学问题,既关乎诗教和诗品,更关乎人教与人品。谢安是《世说新语》中记载最多的魏晋名士,他对于中国“雅文化”的形成厥功至伟,其“雅人深致”的诗学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阐释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
“儒家思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义’这个字,我们在对AI进行道德设计、原则制定、推荐标准制定时应持续对其灌输‘义’的内涵,而不要只强调效率和利润权重。”
2月28日,孔子研究院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委员、副主任,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朱瑞显作了讲话。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孔德立主持会议,院领导刘续兵、袁汝旭、张新杰出席会议。
尽管时移世易,中式父子多数无法摆脱中国人的宿命和天性,而不得不选择与前人并无二致的父子关系,但毕竟时代已不同,父子之间虽不能失于狎亵、误陷猥昵,仍应该尽量多沟通,父慈子孝,万古不易,“多年父子成兄弟”固然罕有,而彼此内心应主动开启一线天光,不要被动消耗、僵持等待,尽量“走出这一步”。
在当代,吴越钱氏家族可谓家喻户晓,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钱钟书、钱其琛、钱正英、钱永健等名人皆是其后裔。这个家族的开端,要从钱镠说起。钱镠在五代十国时期,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创建了吴越国。
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兴诗成乐,下学上达》。
王国维的殷商历史研究,在维护中国文明古国身份、巩固中国文献真实性权威性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虽然篇幅很短,却重若千斤。
以形塑共同体为指归的身体隐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基于肢体器官的“一体化”,赋予心或首支配地位,强调主从协调对于共同体良性运转的意义;二是基于身体与其活动空间的嵌套关系,将身体与共同体同构化,使身体生来就背负着诸种责任
朱熹是重视《孝经》的,因为《孝经》中蕴含着义理。他认为《孝经》传自孔子与曾子答问的内容是“经”,其他“杂引传记以释经文”的内容属于“传”。朱熹持仁体孝用的观点,从天理论高度,阐述了仁之未发、已发与孝的关系,构建起一个能够解释所有人际关系的“孝—礼”结构。
当前民间儒家教育正处于一个深刻反思、自我调整的过程,其发展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态势。未来可以期待会有更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私塾、学堂和书院涌现。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民间儒家教育实践者以足够的时间和宽容的空间吗?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