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淞】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革命势力的左右两翼共同发起的。作为新文化运动右翼的梁漱溟先生,以佛学作为信仰,以儒学作为回答人生问题的方便法门,以乡村建设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有益探索,从右到左,左右互济,而后带着问题离开这个世界。

【杨万江】法治的市场经济如何可能——论荀子政治哲学的基本线索和核心问题

荀子政治哲学贯穿着一条法治的市场经济如何可能的基本线索和核心问题,即从性恶论所描述的人在自然状态下依靠暴力争抢谋利的人类生活,转变到通过“化性起伪”的道德和“明于天人之分”的礼法所构造的治理秩序,然后在以互不侵害的方式谋利的法治社会中,通过彼此“给人之求”的供求关系及其欲与物“相持而长”的市场经济原理,获得利益的实现。

【彭永捷】关于“抑制人口犯罪,推进人权事业,完善治理结构”的呼吁与建议——丰县“···

丰县“铁链女事件”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也深深刺痛着我们这一群儒家学者。拐卖、残害妇女及拐卖儿童一类的人口犯罪,不仅道义上实属贼仁害义,天理不容,且早已成为全体国民心中的隐痛和生活的时忧。以上事件虽是个案,但其中的问题与积弊并不简单,有必要按照“实事求是”的传统学术精神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解剖麻雀”方法,具体解析、研···

【秦洁】近代思潮与民国易学发展历程研究

20年代之易学,研究类型不断丰富,成果数量不断增加,摆脱了被边缘化之窘况,呈现出近代学术之新气象。20年代末至抗战初,得益于政治、经济、教育、出版之推动,易学之成果数量、方法类型及研究质量,胥臻近代高峰。40年代,受持续战争之影响,易学研究在困顿中坚持,成果数量锐减,且未形成新的特色。

【顾永新】西汉《公羊》学授受源流考

所谓“先师董仲舒”当如颜师古所云,泛指某经之学的早期研治者,嬴公实乃师承胡毋生,并未从董仲舒受学。至于胡毋生和董仲舒之间的关系,我们注意到纬书的相关记载,从而推知二人当在《公羊传》文本成立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汉人把胡、董二氏均纳入《公羊》氏家学的传承统绪中来,并且明确揭示二人所起的作用是“推演其文”,亦即文本的···

【陈来】张荫麟、贺麟朱子太极动静说论辩简析

1930年贺麟发表了论朱子与黑格尔太极说的文章,张荫麟即作了评议和讨论。1934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下册出版,张荫麟又对其中所述的朱子太极动静说提出了意见。1938年张荫麟以对冯友兰书中朱子太极动静说的意见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这一讨论的专论文章,贺麟则对之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评议,使得相关讨论更为深化。这一轮关于朱子哲学的···

【张晓斌】道统的宗教化: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明末时期,士大夫王启元面对土生土长的道教、外来的释教以及天主教的冲击,溯源儒家“十三经”,以《六经》为“圣经”,将儒教道统溯源到天以进行宗教化阐释,在《清署经谈》一书中建构了自己的儒教思想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把王启元在该书中的论述分为道统论和政统论,其中道统论的内容就是王启元的儒教思想。在

【吕明烜】礼乐化制作:从三皇叙事看儒家的制作观念

儒家学者一方面分疏制作的“法象天地”与“朝向礼乐”两重内涵,说明礼乐本乎自然而非背离自然,以回应“自然”维度之挑战;一方面调整三皇叙事,将伏羲、神农之外新纳入的圣王燧人统贯进“皇”的典型形象,消融来自事功维度的“威胁”。“制作”是儒家关于技术哲学的重要表达,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反思制作的礼乐维度,对于我们理解人与技···

【田飞龙】香港抗疫的艰难时分与脱困之道

香港抗疫进入“最艰难时刻”:日增确诊数破万且高位徘徊,医院承载力超限,市民生活与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政府抗疫的整体动员与细节执行均存在欠缺,社会恐慌情绪引发越来越高的民怨、在港资本的营商信心浮动以及港人“北渡”带来的疫情倒灌效应。香港抗疫,不仅事关香港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更涉及到整个国家抗疫体系的完整性与可持续···

【张靖杰】缘复仇以明王义 ——《公羊传》“九世复仇”说辨正

在齐灭纪一事上 ,《公羊传》的作者贤齐襄公能复九世之仇,引起历世争讼。质疑者往往从事理与经义角度批评“九世复仇”为无稽之谈,却不明乎《公羊传》本以《春秋》为借事明义之书,托齐襄能为远祖复仇,实为张大复仇之义,并非真许复仇于九世之后。

【毛朝晖】荀子礼论中规则与美德统一性的宇宙论论证

本文通过对荀子礼论的诠释,论证在荀子的礼论中,规则与美德是自然人性与社会建构、“天”与“人”、“性”与“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种统一性是由荀子的宇宙论奠基的。这里所谓的“统一性”,是指规则与美德共同构成荀子“善”概念的两个要件,而且是相互建构,不能彼此还原的。

【沈顺福】传统儒家心论及其反思

作为源头的气质之心,兼有善恶两种气质,因此可善可恶而不可靠。理学家主张将相对的气质之心与绝对的天理相统一,人心变为道心。道心内含天理,道心指导下的人的生存因此成为合乎人性的生存,这便是真正的人类本质。心理合一的工夫是一种普遍性超越,它强调了普遍天理对人心的主宰地位。

【段重阳】“继之者善也”:万物一体与天理的发生机制

对于宋明理学中广义的心学传统来说,善意味着在人对自身的行动规定中对生生之天理的“继之”,也就是将万物生成的根据作为自身行动的根据,由此世间的礼法之善才有了超越根据。天理不再直接是各种当行之则,而是要通过心的无内外所达至的万物一体才能显现,并且经由这种状态下的主宰之心而发生为不同的当行之则。

【李天伶】立善与明伦——刘咸炘《内书》伦理思想探要

善与伦常是刘咸炘《内书》诸篇涉及较多的两个重要主题,两者在理解传统与反思现代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刘咸炘基于天地生生之自然阐明善,明确善为人的本性,来自于天地生物之德,又参照天地分合之道,阐明伦常以天地为典范,为人群之根基。从刘咸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是朱子理学传统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

【王顺然】“乐崩”现象的背后:“大乐教”到“小乐事”转向中的“学统”再造与礼乐关系重构

发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乐崩”,关系到自周初至战国中晚期整个礼乐传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从外在看,它代表着有完整乐制设计、支撑的周初“大乐教”,向着春秋以降注重“乐”的艺术性、娱乐性的“小乐事”状态的转变;从内在看,它代表着从依赖于制度支撑的“学统”,向着基于历史叙事以凝聚道德德性的形态转变。

【田飞龙】乌克兰战争的国际法纠缠与出路

乌克兰战争需要多维度全面平衡地理解,不能简单地立场战队和泄愤式应对。俄罗斯不能乘机侵吞主权国家领土,美国也不能不检讨北约东扩的安全危害性以及滥用制裁和泄愤式军援的严重后果,乌克兰当局和人民需要从最有利于实现和平及保存国家完整性的角度理性而负责任地集体行动。和平是至上的,但安全是和平的内核,各方安全关切不可分割···

【方朝晖】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改革开放后,钱逊才得以亲闻其父教诲、其父亦力图培养他,但此时他已人至中年,事业和人生基本定型。尽管如此,他还是受到了其父的深刻影响,并导致他的后半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回到国学,回到中国传统,成为他后半生事业的重心。尽管他并未因此放弃早期多年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但后半生事业重心与前半生迥然不同,则是不争的事实。

【朱一文】郑玄的数学世界——郑氏以数学注经的方式、背景与历史贡献

从郑玄三礼注看,他引郑众说注“九数”,暗示《九章算术》来源于《周礼》,并多次提到“粟米法”、使用“勾股术”。他又往往给出算法的大概或者其结果、而不给出计算细节,并以之来消除各经典或版本之间的差异,其注纬书也用到数学,从而为后世学者创造了发展数学的文本语境。

【涂可国】试论当代儒家责任伦理学建构

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转换,一项重要学术使命是致力于儒家道德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而这离不开儒家责任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传统儒家对责任伦理不懈阐发与建树取得的成果,是当代更好创建与西方责任伦理学相接榫的、具有现代性的伦理学形态的逻辑前提。

【万百安】如好好色:中国哲学中的知与行

“如好好色”与“如恶恶臭”的比喻的实质性内容是我们对善的爱和对恶的恨应该在认知和情感上同时存在。对于《大学》“如好好色”和“如恶恶臭”这一比喻,朱熹解释为对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最终目标的描述。王阳明则认为这一比喻描述的并不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后道德知识与道德动机完全结合为一体的修身目标,而是描述了真正的道德知识自始即是的模···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