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赵棚鸽】二十世纪《诗经》学“价值”的瓦解与重建

要想解决百年来《诗经》研究发生的问题和纠正出现的偏差,我们确需回到传统文化经典文本本身,回归我们自己的文化根脉和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语境,破除《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唯一认定,从“文学与伦理之凝合”(钱穆)的角度,来把握《诗经》精神,以期中国《诗经》学获得一个否定之否定后的崭新未来。

【余一泓】弘道与护学——从贺麟论王安石说到熊十力论张居正

熊、贺二人面对着波荡的政局,以传统语境中的异端人物王安石和张居正作为取证,尽可能地调适着“学”与“主义”、“改革”等实际政治需要的矛盾,尝试在当权者面前为学术争得位置。相较前贤,他们的努力有异有同,但都是不完全成功的。基于以上的思想史观察,本文在最后简单讨论了这种权衡于学、政之间的论说在当代的表现与处境。

【田飞龙】反修例运动与两制融合难题

大游行及七一风暴标志着占中范式重新归来且有暴力升级,也标志着中美贸易战下“香港牌”再度升温,更折射出香港行政主导制的现实困境及中央在港管治能力的结构性短板。

【项阳】由钟律而雅乐,国乐之“基因”意义

中国当下所见能够相对完整演奏五声和七声音阶的乐器应从贾湖骨笛开始,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挖掘出数批、计数十支新石器时代早期6—8音孔骨笛后的认知。先民们的乐器实践,必有乐律理念生发。

【吴飞】礼学即理学——儆居学派的思想脉络

近些年来,随着对清代学术研究的展开,以为清代“只有学术,没有思想”的论调已经逐渐被否定了。[1]而清代思想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礼理之辨。但究竟该如何看待礼理之辨,却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领域。笔者认为,由黄薇香(式三)、黄元同(以周)及元同在南菁书院的诸弟子构成的儆居学派的思想史意义,就在于他们把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

【田飞龙】香港反对派施暴者必将付出高昂代价

连日来,香港反对派激进分子不断刷新暴力破坏行为的下限,对香港法治与民生利益造成持续性损害。8月11日,香港发生多起暴徒用汽油弹袭警事件,包括湾仔警察总署、深水埗、尖沙咀,其中尖沙咀警署袭击事件导致一名警员受伤,这不仅有着进一步暴力升级的意味,更有着将示威活动变质退化为“港式恐怖主义”的可能性。

【范立舟】张载的“封建”构思及其政治理想

在士大夫回归“三代之治”的合唱,封建制度的构思及其功能的设定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张载继承和光大了这种设想,他的“封建”思想,是地方分权的主张在北宋现实社会中的灵活运用,实际上是一种将封建寓于郡县的改革措施。他察觉出中央集权政治对地方治理的狭隘和不到位的缺陷,试图在维护大一统政治秩序的基础上有效地扩张地方政治权限来···

【田飞龙】止暴护法是香港解困正道

香港反修例运动已经明显偏离了“逃犯条例”的最初聚焦点,演变成一场瘫痪香港管治权并极限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的政治反对运动。这场运动以“无大台”的青年学生为主,以周期性“游击”方式与不断升级的暴力冲击行为刷新了香港社运激进化的纪录。

【冯达文】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孔孟儒学立足于“世间情”建构价值体系,既不同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也有别于古中东、古印度的信仰主义。它立足于世间来寻找救心救世的力量,它是在理性与价值信仰之间既获得平衡又保持张力的一种独特传统。

【涂可国】政治儒学的一个重要向度: 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

社会儒学要具有旺盛生命力,就应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政治生活领域,融儒家政治哲学或政治儒学所蕴含的德治论和法治论于一身,以进一步开拓社会儒学的政治向度和政治儒学的法治向度。

【齐义虎】法治中国化是依法治国的第一要务

按照历史法学派的观点,一个民族的法律乃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法律传统。故法律可以借鉴,但无法移植,不经过中国化的洗礼,照搬照抄的拿来主义或者迷信西方的原教旨主义,都无助于法治在中国的落地生根。

【刘复生】蒙文通:经学为中国民族无上之法典

经学为中国民族无上之法典,思想与行为、政治与风习,皆不能出其轨范。”蒙先生认为:“经学即是经学,本为一整体,自有其对象,非史、非哲、非文,集古代文化之大成,为后来文化之先导者也。”在先生看来,“经”不是属于哪一科的问题,经学集古代文化之大成,与一般所说的“国学”,或“中国文化”相近,自有其发展脉络,须仔细辨认。

【尔雅台】破解香港乱局:以得人心为本,开启一国两制2.0版

今天一国两制面临困难,重新站在十字路口,北京有责任,香港也有责任。北京当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相关政策当作此长考。香港当知家贫不嫌母丑,赤子之心拳拳在焉。华夏子孙,皆当反求归己,修辞立诚,抛开过往,团队一致向前看,共谋华夏复兴大业。

【匡钊】论荀子的“解蔽”之方与“治气养心”之术

除了与理智德性的修养有关的“心术”之外,不曾放弃对儒家传统道德德性之追求的荀子,同样考虑到了与之有关的精神修炼技术,即那些与“气”有关的修养方式。对于后一种修养方式的思考,荀子称之为“治气养心”,且相关思考,主要是从矫正性的角度着眼。荀子所谓“治气养心”之术是以改变自己为目标的学习、修身手段,这些技术与荀子所提倡的其···

【王士良】穷物理而知化——康有为对近代科学的儒家式解读及其意义

为应对近代自然科学与思维方式对儒家的冲击,使传统儒学适应现代世界的发展,康有为采取了“续制新义”的方式,对近代科学进行了儒家式解读。

【邓曦泽】自由谱系下的儒家自由主义——兼论中国哲学方法论

自由主义是一个条件谱系,可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诸多特征。以该谱系为标准,对照儒家,可知儒家在诸多重要特征上都不满足自由主义,即缺乏自由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定性上,儒家自由主义不成立。

【龚建平】伦理与道德张力下的儒家“成人”道德及其反思

儒家道德可理解为“成人”道德(“学以成人”)。成人道德在实践上有相对性,即要面对理想的无限性与现实的底线原则、道德的无条件性与其实现的有条件性、伦理的客观性与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之间的张力。

【刘续兵】反本修古,尽祭之义——当代文庙释奠仪程的建构

“礼乐”乃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而“祭祀”之礼更是各种礼仪中尤为重要者,“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祭统》)《周礼•地官•大司徒》也记载,大司徒“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将祀礼视为“十二教之首”。在各种祭祀之礼中,列入国家祀典并绵延至今的文庙释奠礼,具有文化传承、文明信仰的崇···

【朱汉民】宋儒道统论与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

为了弘扬儒家士大夫主体意识,宋儒提出并努力解决下列几个问题:在儒、佛、道三教并盛之时,哪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在儒学学统四起之际,哪一派是儒学的正统?在道统与政统、儒生与君王的共治结构中,该谁主导文化秩序与政治秩序?

【黄开国】经学是以五经为元典阐发常道的学说

五经是经学的元典,经学的其他典籍都是训解或依附五经而成,经学全部的注疏以至整个中国文化都以五经为根荄;元典为五决定了经学不是一经独尊,而是具有包容性、开放性的学说,经学也因此而能够实现日新不已的自我创新。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