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凤丽】社会治理视阈下“以礼治家”的历史实践 ——以浙江省浦江县郑氏家族祭礼为例

传统祭礼的历史传承对当代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宋元时期,浙江省浦江县“义门郑氏”在“以礼治家”思想的指导下,遵循行于今不悖于古的礼仪原则,依照朱子《家礼》制定《郑氏家仪》。在祭礼的施行过程中,不仅表达了后人对祖先的崇拜,同时也对族人的言行、思想进行规范和管控,实际上祭礼已经成为郑氏家族加强家族管理的重要···

【何青翰】岭上诸神:一座南方文庙的改革开放史

在培育出适宜的文庙的独立法人及其运作模式之前,如果没有一种纯粹的文化尊严从文庙内部生长出来,如果没有一种新型“教化”能够在“人伦”层面更好地实践出来,那么资本与权力的力量随时都可能切断文庙与社会之间的信仰关联,封闭其神圣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文庙岭上的诸神之战,仍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尔雅台】论语中级读本:公冶长篇

正义曰:此篇大指明贤人君子仁知刚直。以前篇择仁者之里而居,故得学为君子,即下云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是也,故次里仁。凡二十七章。

2019"敦和•种子基金"招募公告

“敦和·种子基金”为敦和基金会公开招募项目,2014年开始实施;2015年,敦和基金会确立了发展战略,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和谐”为使命,秉持“尊道贵德”的价值观,资助“文化传承、公益支持、慈善文化”领域;据此,自2016年起,“种子基金”聚焦文化传承领域,资助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组织与研究机构。

【鹅湖月刊】蔡仁厚先生学思历程访谈录

这篇访谈式演讲的讲词,是顺着访谈者拟订的三道九节之书面提问,来进行答问。因为我已高年,又在养病,唯恐言语不周,答问失旨,所以特别把答话写下来,以便顺着稿子讲下去。这样可以避免出错。我常说,我是在时代大风浪中飘落台海,孑然一身,无依无靠。承蒙上苍不弃,使我得以亲近大师,问学求道,而稍有小成。

【朱锋刚】“统合孟荀”与重建道统的现代思考——从“朱熹是荀学”说起

如何把握荀子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看待荀子和朱熹之间的思想关系,是儒学思想道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牟宗三、李泽厚提出“荀子与朱子类似”、“朱熹是荀学”的论断。如此将朱熹与荀子归为一类的做法突破了人们的以往认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荀子与孟子、宋明理学的关系。本文试从梳理、评析牟宗三、李泽厚关于荀子和朱熹之间关系的···

【讣闻】蔡仁厚先生逝世

当代儒家学者、台湾东海大学首届荣誉教授蔡仁厚先生,于孔元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初二日壬申即西元2019年6月4日凌晨四时许辞世,享年九十岁。

【朱承】义利之辩与儒家公共性思想的展开

从儒家的思想史看,义利之辩虽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公私之辩,但是公私问题依然是其核心要义之一。在公共生活中,公义和私利在何种情景下更具有优先性的思考,是义利之辩的实质之一。在儒家看来,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个体让渡部分私人利益来落实公义、成全他人并以此促成社会的大同团结。义利之辩中所展现出来的公共性优先原则,在儒家···

【杨海文 马慧娟】试论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儒学研究——以孟子为中心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发现:1990年代出土的郭店楚简给孟子心性论研究带来新机遇,新世纪之初的《孟子》腐败事件给孟子现代价值研究提出新挑战,这两件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发了郭齐勇教授深入、持久地研究中国古代儒学。基于这一理由,我们试图以孟子为中心,展开其中国古代儒学研究的学思历程。

【王正】礼与法——荀子与法家的根本差异

荀子的礼与法家的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实则非常不同。荀子的礼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遗存进行改良,而且其礼学的关注点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则认为周朝的礼制已经不适合新的政治形势,所以要用君主集权的法治来统治社会,而其法学正是为此而进行的特殊性思考。这种差异决定了法家之学具···

【陈立胜】良知之为“造化的精灵”:王阳明思想中的气的面向

王阳明的良知是知孝知弟、知是知非(道德判断)、好善恶恶(道德意志)与真诚恻怛(道德情感)三位一体之概念,除此之外,良知还是“造化的精灵”,此“精灵”实则是“精灵之气”,“天”“地”“鬼”“帝”皆是在此“精灵之气”的贯通(屈伸、感应)之中“生成”的,而人之所以拥有“造化的精灵”乃在于天地的灵气在人心这里得到自觉,或者说“天地之心”最终在人这···

【郭齐勇】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四书”应该进中学课堂

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根脉所在,可它在现代学科体系中根本没有位置,史学、子学、文学,还勉强可以在文史哲等学科中体现一二,但是经学的传统中断了。所以我们设立国学学科,很大程度上,是想重振经学,并由此带动整个中国人文学的重建。

【田飞龙】5G技术性审查“政治化”的西方布拉格提案,意欲何为?

布拉格提案仅仅是以貌似中立的“网络安全”为由,实质在于巩固美国的技术主权和霸权基础。

【[美] 詹启华 】孔子:中国“公民宗教”的创始人

同所有先知、殉道者和英雄一样, “孔夫子”和孔子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内容,数量之多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同时“孔夫子”和孔子也被视为其名义下制造出来的那些传统所留下的遗迹。事实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就制造此类传统而言,在功能上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至于说到中国,几千年来,孔子在中国一直都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时普遍关注···

【田飞龙】极限施压下的美式衰退与应对

中美贸易战离奇地没有协议,陷入持久战漩涡。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及美国鹰派主导的「不平等协议」,正在一步步唤醒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对抗意志。这是特朗普谈判艺术的重大失败。中美贸易谈判历时一年多,若能遵循某种「密约」方式,或「明约」之外附加「密约」,则尽管可能是中国做出更多妥协与让步,仍可能签署正式协议。

访谈白彤东:通过中国政治思想中的现代性发掘,解读现代性问题

我们经常把自由、民主合在一起说,但其实自由与民主是两个不同的成分,我批评的更多是民主这个成分。而自由这个成分,我觉得是西方对人类文明的一个贡献,在这一点上,儒家并没有提出自己的一套说法。

【乐爱国】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

对于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历代的解读,众说纷纭。汉儒认为,孔子不言性与天道;魏晋南北朝的儒者则把孔子所言与孔子学说之旨区别开来,认为孔子学说之旨在于性与天道,由于其理深微,不可得而闻也。清儒认为,孔子言性与天道在《易传》,又在平日教学中而不言,所以不可得而闻也。

访谈朱承:以古典之智启现实之思

讨论儒家经典能不能开新的问题,实际是在说儒家能否有足够的思想资源应对现代性。应对现代性的挑战,是我们现在研究儒学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什么样的现代性才适合中国的?是欧美人倡导的现代性还是别有可能的多元现代性?因

【韩星 】四十年来儒学复兴的回顾与展望

四十年来,曾在历史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近代以来成为游魂的儒学,一阳来复,走上复兴之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拨乱反正,客观评价孔子儒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是一阳来复,儒学重光,出现复兴思潮。21世纪以来,儒学复兴呈现多元化,和而不同,多彩纷呈。儒学复兴是与中华文化的复兴同步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期···

【廖晓炜 郭齐勇】改革开放40年儒学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大陆的儒学研究和发展经历了由复苏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儒学在整体性的社会文化自觉的驱动下,逐步回归传统,同时也积极回应现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各种当代型态的儒学理论应运而生,儒学的一些精神性价值也随着民间儒学的日益开展,重新回到人们的心灵和日常生活当中。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