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我所理解的国学是立国之学

就政治社会的功能而言,国学可以凝聚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凝聚人心,增强民族共识。读个人而言,国学的不少方面可以帮助您安顿下来,有某种归宿感。

【姚中秋】返本经学,构建儒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可有多途,其中之一是构建儒家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儒家哲学、儒家伦理学、儒家教育学、儒家政治学、儒家经济学、儒家法理学、儒家社会学、儒家民族学、儒家心理学、儒家国际关系学等等。此为儒学当代发展之内在需要,亦为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之内在需要,而儒学恰有此能力,若能成其功,则对人类探···

【贾永健】人“统治”人何以正当? ——亚里士多德“Natural Slavery”问题释解与演绎

在现代语境下,“Natural Slavery”实际是一种政治社会领域的理性分工论:人的理性差异决定人与人必然存在“脑力与体力、管理与被管理”分工和分化。面对所谓“禀赋决定论”甚至“种族主义”的质疑和批判,亚氏学说必须充分吸纳“自由开放、机会平等”现代文明观念方能更具解释力和生命力。展望未来,或许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为消灭“社会分工”这种···

【方朝晖】孝治与社会自治 ——以《孝经》为例

《孝经》主张基于人的尊严、遵循人的天性、顺应人民自生自发的需求等孝治思想,与现代市民社会自治与理性化的思路一致,可以转化为促进行业及社会自治的重要资源。从黑格尔、涂尔干重视从宗教、道德、习俗等传统资源来实现市民社会自我管理这一思路看,儒家孝治天下的治道思想,同样有助于今天中国市民社会的自治与理性化发展。

【激辩】儒家信仰与同性婚姻能否兼得?(方旭东 范瑞平 邓小虎 唐健 李勇 谢广宽)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专访】查理·芒格: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国的实践者

中国的儒家文化讲究热爱家人,而日本把这种“爱”扩展到了商业关系中,他们认为对于消费者和供应商,也应当把他们当作家人一样去“爱”。所以他们能把他们的工业在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岛国发展得这么成功。中国之前学习了新加坡的模式和美国的先进工业与科技,如果未来还能继续学习日本这种被拓展的儒家文化,他们会持续地变得更加强大。

【田飞龙】主场统一是民族复兴的理性选择

2019年习近平讲话延续了大陆多代领导人关于“一国两制”对台政策的基本构想与框架,但又结合时代特点特别是民族复兴的结构性要求而有所突破和提升,基本形成了一种“主场统一”的论述体系与政策框架。习近平讲话打破了既往关于两岸关系的多重认知误区和“以拖待变”的幻想,推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现实化和宪制化。

【激辩】同性婚姻与儒家观念是否相容?(张祥龙 范瑞平 吴飞 关啟文 黄启祥 蔡祥···

同性婚姻是否应当合法化?这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不幸的是,伦理讨论似乎不受待见,持有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乐得三缄其口。《中外医学哲学》本期所登载的三篇主题论文及十五篇回应论文生动显示,伦理讨论富有学术成效,其实大有可为。

【曾海龙】大同是理想还是现实运动? ——基于熊十力与康有为的立场

对于中国来说,在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建构之前,任何大同的主张都不可行之于世,否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康有为之后,熊十力是第一个以公羊三世学说论证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家。与康有为不同,对熊十力来说,大同理想即是现实的运动。民族国家自立与世界大同至少是同一场运动的不同阶段,甚或,二者就是同一场运动。比较熊十···

【丁四新】近四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以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10年代初为界,近四十年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谢遐龄】董仲舒给儒家的定位:宗教还是神学?

董仲舒坚守儒家立场,确认天地大道一阴一阳,阳者天德,阴者天刑,阳顺阴逆,德主刑辅,为君王行仁政奠定理论根据。当时的宗教整合已完成天与五帝的神祇体系,董仲舒吸收、综合各家学说,以“天不变道亦不变”论断,论证三代改制不变道,确立了天高于五帝之原理。以五行失序、相干与君王失德之间的关联,以及天象示警,系统化天人感应理···

【张立文】和合生活境界论

在信息智能时代,人类作为在世的“灵明”之物受到挑战,但每个人所拥有的生活世界各自拥有,便超拔为生活境界,作为生活方式和精神心态的生活境界是客体社会历史演化过程和主体智能创造的自由选择的融突和合。

【吴根友】“数据化儒家”何以可能——与徐英瑾教授商榷

面对大数据主义可能导致的数据专制主义的“秦政”,徐英瑾教授提出以儒家小数据主义的“周政”对冲这种危险性,进而在大数据主义时代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权。依照赫拉利的观点,在真正的数据主义时代,“信息自由”将是第一原则,体验、上传、分享将成为数据主义时代人们新的生存方式。

【集论】传统书院: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肖永明 吴国富 宫嵩涛)

中国传统书院诞生至今,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作为我国著名的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分别经历过怎样的变迁?

【唐文明】乱世儒行——熊十力1940年代给徐复观等人部分信札读后

现代儒学的开展以来自西方的哲学思考为主要方法,归属于遭遇古今变革的中国启蒙时代。既然现代儒学关乎现代中国人对本族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知,那么,以哲学为其主流形态的现代儒学在思想界发生的巨大影响表明来自西方的哲学思考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人自我认知、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工具。

【杨家刚】海昏侯墓汉简《论语·知道》篇首章释义

那么,什么是孔子所发现的“道之易”呢?据学者考证,此章与《礼记·乡饮酒义》《荀子·乐论》《孔子家语·颜回》等联系紧密,然对比文本可见所论并非一事。

【王琦】朱熹理学化的帝学思想 ——以《经筵讲义》为中心的考察

《经筵讲义》是朱熹为引导宋宁宗成君德立圣治,建构其理想的帝王之学而作。为此,他紧扣《大学》三纲领,以“天理”所赋之“明德”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诠释了尧舜可学而至的理论依据及工夫进路,从而将帝王纳入了“天理”所规范的范围,要求他与普通人一样按照理学的标准修身,成就盛德至善的圣王功业,寄寓了朱熹以学术影响政治,以理学建构···

【何益鑫】《周易》所见“伐鬼方”的历史叙事

近代以来,学者出于对历史的兴趣,对《周易》两次“伐鬼方”的记载多有关注和探讨。但由于不了解《周易》卦爻辞一贯的历史叙事,这些探讨只是抽象地肯认之,而不能对其确切含义作恰切的了解。

【丁四新】汉初哲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思想斗争新论

反思秦亡和时变之鉴,论证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国家实行何种统治形式和建立何种秩序,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及围绕此一问题的学派斗争,它们是汉初乃至西汉哲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李竞恒】中国古代的妇女地位:迷思与真相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古代妇女只是和缠足、贞节牌坊联系在一起,总之一片黑暗。但实际上,真实历史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古代妇女的身份地位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并非五四话语中描述和想象的状况。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