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亲亲与时间 ——论张祥龙先生的现象学儒学或亲亲现象学

张祥龙先生的现象学儒学就具有双重的思想史意义:一方面,它为现象学的中国化或汉语现象学的建立开辟了一条可能之路;另一方面,它也为传统儒学的当代转换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但同时,究竟是“亲亲为大”还是“时间为大”,也将构成现象学儒学或亲亲现象学内部的可能张力。

【黄启祥】法家政治与儒家政治的时间特征——兼评《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一书通过现象学的时间观对权力传承进行了新颖独到的论述。透过它所拓展的视野,我们看到权力传承首先是一个原本的时间问题;法家政治将权力实体化、绝对化、现在时化,这种传承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儒家基于亲子间的原本时间-意义关系,通过礼乐教化来兴发、维持权力传承,这是它破除和取代法家权力···

【张祥龙】原时间、亲亲与权力传承――回应朱刚和黄启祥

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

【韩星】徐复观形而中学探微

形而中学并非西方哲学意义下的“形而上学”,它居于道器之间,通过修养工夫使天道落实到生命实践之中,并开出道德、艺术、宗教、知识等中国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根本性的差异。形而中学有经典的依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认同与阐释,对于中国文化和儒学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邓国宏】戴震哲学方法论新探——以“解释学循环”为视角的观察

利用“解释学循环”理论来考察和评论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学界已有之阐述还存在层次不明和理解偏失的问题。通过梳理和区分“解释学循环”的三重含义,以此对照考察戴震的哲学方法论论述,可知其一方面有与现代哲学解释学相通的地方,另一方面亦有自身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比,戴震哲学方法论的合理价值、独有特色及其不足,亦得以明···

【方朝晖】“王道”小考

“王道”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在先秦以来古文献中时常出现。该词的本义应当是指“先王之道”,所谓先王包括古先王、周王等在内;由于先王之道的理想性,王道到战国时已引申为可指一切理想意义上的为王之道。王道的内容可从外延与内涵两方面看。从外延看,王道与霸道相对;从内涵看,王道指治道,包括推行公道、仁爱百姓、整齐人伦···

【乐爱国】儒家“三纲五常”的本义、演变及其辨正——以朱熹理学的诠释为中心

在班固《白虎通》对于儒家“三纲五常”的系统阐述中,“三纲”所表达的君、父、夫对于臣、子、妻的主导地位,以“五常”为心性基础,是就率先垂范而言。朱熹讲“三纲五常”,认为“五常”是“三纲五常”之本,派生“三纲五常”,强调“三纲”与“五常”的不可分割,并且还多讲“五伦”,认为“五伦”就是“三纲五常”

儒家网2018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1曾亦《儒家伦理与中国社会》2赵金刚《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3顾涛《汉唐礼制因革谱》4孙庆伟《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5吴震《朱子思想再读》6徐洪兴《唐宋之际儒学转型研究》7程苏东《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8余治平《周公〈酒诰〉训:酒与周初政法德教祭祀的经学诠释》9朱杰人《朱子学论集》1···

【专访】郭沂:从“五经七典”走向“世界哲学”

随着21世纪中国儒学的复兴,新的儒学形态也不断涌现。其中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郭沂教授从历史文献出发,试图以“五经七典说”重构儒家经典体系,以“道哲学”重新讨论中国哲学的理论构成,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世界哲学”视野的儒学理论形态。在2017年9月20-21日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曲阜)召开期间,本刊特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郭沂教授,在此以···

走出中国慈善领域“体用分离”的困境——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综述

2018年12月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慈善文化会讲”,在中国人民大学顺利举办。会讲旨在通过“知行合一”的“行动性研究”,推动学界与业界创建、践行、传播“体用合一”的现代中华慈善。二十余位关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学者与业界代表围绕以上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智慧碰撞,观点交锋,新见迭出,精彩纷呈···

【唐文明】中国革命的历程和现代儒家思想的开展

现代儒家思想的开展,更多地表现为调动乃至挪用儒家传统思想资源顺应革命之潮流,而很少能够做到坚守儒家立场以反思、回应革命所带来之问题。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历史事实是,恰恰是儒家传统中的某些思想资源,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真实的精神动力,尽管儒教中国,正是革命的对象。

【陈姿桦】《孝经》中的政治学——读陈壁生《孝经学史》

欲求既往以资现在,如今我们是否该走出“后经学时代”而回到经学?所谓回到经学,当然不是回到哪个文本,哪段注疏,也不仅仅是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重要的是重新构建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连续性,为近而治本国政治社会文化学术种种学问树其基础,尤当为解决当前种种问题提供以活泼新鲜之刺激,是一种当代意义上的文化政治意识。

【常会营】孔庙祭孔研究历史文献及现代论著综述

孔庙祭孔,现在已经成为两岸三地、东亚乃至欧美一些国家每年一大盛事。当然,部分孔庙逐步恢复了春秋二祭,越来越与历史上传统的祭孔相贴近。而且,随着国家政府对孔子、儒学的高度重视,祭孔的影响力也越来愈大。在祭孔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孔庙祭孔的历史文献以及现代论著做一查考,以便为当前孔庙祭孔活动及研究提供重要···

【金周昌 白立强】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之意象思维视角研究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就是意象思维的鲜明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包括:人为天代言、立心;重视和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表达了人天一体、大道和合的生命自由之境。

【李竞恒】律彰国体,例本人情——从“古今之争”看张扣扣案

张扣扣为母复仇杀人案的争论背后,其实是思想史所谓“古今之争”的张力。这个“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而是指现代国家、理性化的科层组织和公共秩序治理出现以前的社会本位。

【集论】儒教在今天中国,为何会成为一个问题?(陈纳 范丽珠 郭晓东 曾亦)

从逻辑上推导,看不出“宗教”要以“基督教”为标准的依据。如果要追寻其中的原因,就是话语权的问题。这种命名和定义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西方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延伸,也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表现。要真正认识或理解宗教的本质,必须跳出西方中心主义。

2018中国大陆儒门大事记

为了记录事件,提供信息,促进认同,儒家网自西历2012年起编撰中国大陆儒门年度大事记。现将2018年度大事记发布,以飨读者。或有遗漏或错误,恳望指正。儒家网编辑部于孔子纪元2570年暨耶稣纪元2019年1月10日。

【齐义虎】张扣扣案叩问法治“中国化”

经过百余年的自轻自贱之后,中国人痛定思痛,逐渐恢复了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宗教中国化的问题,那么法律的中国化呢?何时能够到来?我们现在的法学教育、立法原则都是西方的舶来品,缺乏基本的中国品格。法学更是众多学科中的西化重灾区。只有法律的中国化才会有法治的中国化,只有中国化的法治才能弥合法律与人心···

【姚中秋】从中国视野看五百年世界大变局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把握这五百年的世界历史,既要理解西方现代观念和制度的优长与限度,也要理解中国文明内在的现代性质及其在现代之新生转进。这一点,今天尤其重要。为此,需以新视野重建知识体系,以古老的中国知识消化现代西方知识,是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黄铭】试论董仲舒的改制理论

改制是公羊学的微言,亦是经世致用最集中的体现,同时招致的非议也最多。在改制理论的阐释史上,董仲舒无疑是最重要的关节。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董仲舒的改制理论,展现问题的层次与复杂性,并廓清后世的诸多误解。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